美食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烟火气。江阴地处“江尾海头”,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勤劳聪慧的江阴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孕育出了苏帮菜系中重要支脉——江阴菜。
江阴菜既反映了江阴人生活中的饮食品质、审美观念、情感活动,也体现了江阴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社会文明。本平台联合江阴市烹饪协会推出《寻味江阴》系列推文,通过文字与镜头,探寻江阴美食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是江阴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
更是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今天一起来
脚踏糕
在江阴,年糕又被称作“脚踏糕”,因为在其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独特的步骤,即用脚踩踏而得名。
制作脚踏糕有多道工序,且每道工序都大有讲究。在做脚踏糕前首先要淘米,将准备好的糯米放在缸里浸泡个把小时,并上下翻滚让米吃足水分,随后将淘好的糯米倒入轧米机,开始碾粉。轧米师傅均匀地往轧米机漏斗里倒米,开动机器后,出口处绑着的大口袋顿时变得鼓鼓胀胀,雪白白的米粉就这样出来了。
碾好的米粉不能直接倒入蒸桶内,而是要把米粉捏成一小团一小团均匀铺在桶底,粉团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保证蒸糕时蒸汽能顺利地往上窜,这样不管是底层还是上层蒸出来的脚踏糕,都能熟透。
脚踏糕蒸熟后,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脚踏了。将整块糕倒入托盘,用棉布、薄膜、塑料袋三层包好,穿上专用的鞋子站在糕上踩踏十来分钟,踏的时候脚要放平,不要一脚高一脚低,这样纯手工做出来的脚踏糕紧实有韧劲,具有更好的口感。
脚踏完毕后,脚踏糕就彻底成型了,这时可以取出放凉,用扎鞋底的粗线割成砖头大小的块。所有工序完成后,最后还有一步点糕,用两根筷子在热气腾腾的脚踏糕上点上红点,寓意新年红红火火。
脚踏糕比较结实,一时吃不完,可冷藏或泡在冷水缸里几个月不变质,保存好的话甚至可以吃到莳秧的时候。以往脚踏糕只有白水糕和红豆糕,现在与时俱进,对脚踏糕品种进行了改良,加入红糖、核桃、红枣等做成五花八门的养生糕、八宝糕,深受江阴人的喜爱。
脚踏糕吃法
脚踏糕,这一道承载着浓厚年味的传统美食,不仅象征着团圆与幸福,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温暖着我们的味蕾,也慰藉着我们的心灵。
说到脚踏糕(年糕),江阴人最常见、最传统的一种吃法就是“年糕泡饭”。烧好的泡饭里,加上几块切好的脚踏糕,方便又饱腹。清淡的泡饭,加上软韧耐嚼的脚踏糕,简单素朴,余味悠长。
其次就是油煎年糕。脚踏糕切成薄片,用平底锅加油烧热后,将糕煎至两面金黄即可出锅。吃时可撒上白糖或红糖增加口感层次,外酥内软,美味可口。据说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江阴人还要吃撑腰糕,就是把过年时吃不完的脚踏糕用油煎了之后吃,寓意健腰强身。民间更有“吃了撑腰糕,力气大来揹则犁头对直跑”“吃了撑腰糕,健健康康毛病少”“二月二吃了撑腰糕,平平安安活得好”等老话。
还有一种吃法,就是家常的“汤年糕”。切几片脚踏糕,洗一把冬青菜,青菜最好是过了霜的那种,一起放在锅里煮开就行。当然,脚踏糕还可以搭配各种汤或者火锅,别有一番风味。作为主食或小吃,脚踏糕在汤中煮熟后,不仅吸收了汤的美味,还变得十分软糯。
除了以上比较常见的吃法,其实在江阴还有种古老的脚踏糕吃法——煨年糕,就是把切好片的脚踏糕,放在灶膛里,用余火烘烤一下,直至脚踏糕表面冒出一个个大泡泡,整体变软即可。当然,煨年糕是一门技术活,要盯着火候,火太大脚踏糕容易烧焦。灶膛里煨出来的脚踏糕可不是一般的香,掰开后表面焦黄香脆,内里软糯粘稠,让人忍不住大咬一口。如今,随着土灶使用越来越少,煨年糕的吃法也慢慢吃淡出江阴人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