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时代
消费
不再是“买买买”这么简单
它已然被赋予了更多含义——
探索未知、追求品质、乐享生活
在无锡
你可能打卡过一众人气首店
成为“排队王”的拥趸
在无锡
你可能逛过商场里的“谷子”店
抱回一堆“吧唧”和玩偶
在无锡
你还可能着一身古装
在文化主题餐饮店沉浸式体验汉唐盛宴
……
多元业态“一拍即合”
零售、玩乐、美食与景区深度融合
以旧换新“热辣滚烫”
各项补贴掀起阵阵消费“浪潮”
有补贴,好划算!约上“逛街搭子”,出发!买买买,消费体验棒棒哒!
好逛、好玩的店越来越多啦!
过去一年
无锡处处涌动着消费热情
城市“烟火气”加速升腾
欣欣向荣的景象呈现眼前
这是一个“消费的季节”
不论是街头巷尾的美食
还是登上“黑珍珠”“金梧桐”榜单的精致餐饮
不论是温暖人心的小物件
还是潮流尖端的科技新品
它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
吸引人们为“新”买单、为“心”买单!
不过
锡城消费市场还有更大的潜力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
代表、委员们的视角
解锁那些
让人民群众敢消费、愿消费的新招
↓↓↓
市政协委员 季安娜
强化消费惠民,撬动消费增量空间。在季安娜委员看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优化供给和引导需求有机融合起来,在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享受实惠的同时,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增长。“今年要继续把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重要抓手,出台一系列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可感可及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消费意愿。”
市人大代表 黄亚云
“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打造‘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消费场景。” 黄亚云代表表示,如今的乡村游已经从当初乡村休闲的农家乐,升级为更注重体验性、更具在地性文化的品质度假。消费者更青睐品质高、配套全、具有文化内涵的乡村体验。
“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在需求,不断地在场景布置上进行创新,让消费者来后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西。”黄亚云建议,可以增加人和物融合场景展示,如稻田里的咖啡馆、田间的陶艺工作室、地头上的烘焙体验工坊,用这些新消费元素的叠加配合潮流户外美陈、本土文化故事、各季时令特色等打造多元化的场景,吸引更多人来打卡。
市政协委员 陈理飞
“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在无锡开设旗舰店或概念店,以此吸引追求新鲜感和独特性的消费者。”陈理飞委员把关注目光投向了首发、首店、首秀、首展,如定期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装周、设计展览等活动,展示最新潮流趋势,不仅能吸引人们打卡,还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市政协委员 陆一诚
“随着《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旅游热点的风向渐渐由‘风景’吹向了‘场景’,文化和旅游正在深度融合中走进一个‘场景化消费时代’。”陆一诚委员从业态融合创新的角度提出,要植入新业态,推动传统的文旅业态向“文旅+”的综合模式转变,通过与研学、社群、教育、科技娱乐、民宿等多种业态的融合叠加,拉长消费链条,催生更多“二次消费”。
此外,面对潜在的消费需求和未来的市场趋势,陆一诚委员表示,要紧跟国家新时代养老服务、银发经济的政策步伐,不断创新传统养老模式,弥补旅居康养产业空白,全方位满足长者居住、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旅游旅居等多层次需求,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和品质标签。
市政协委员 胡勇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升消费信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一环。“只有让消费者感到满意,才能不断地激发消费潜能。”在胡勇委员看来,优化消费环境,首先要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比如说在打击假冒伪劣、消费欺诈、“霸王条款”等违法行为上下功夫,开展“守护消费”执法铁拳行动,破解突出问题。同时要聚焦消费集中的企业、行业、区域,培育一批放心商店、放心市场、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持续提升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覆盖面,推广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打通“消费纠纷处置—事前事中规范—投诉举报减量”监管闭环,以放心制度优化消费环境,来催生“想消费”潜力。
市政协委员 张庆卿
在促消费举措接连加码的当下,让消费者满意的环境需具备哪些要素?张庆卿委员认为,至少需要做到“方便”“实惠”“安全”。
“要充分发挥经营者的主体作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舒适的场景,并确保消费安全,从而改善消费预期提振信心,让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行为。”张庆卿委员表示,营造让消费者满意的消费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坚实的责任,一种无形的鞭策。这也是无锡朝阳集团一直努力在做的。一方面严格食品安全管控,从快检到全过程监督,塑造放心消费口碑;一方面借助规模优势争取价格优惠,组织丰富多样的货品,让市民尽享物美价廉,守稳护牢百姓“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夯实城市供应根基。
市政协委员 夏静
“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等基础型消费关乎民生福祉,当前仍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亟需推动技术、服务融合创新,提升服务品质。”夏静委员说。如餐饮要与文化、旅游、休闲等元素深度融合,推出更多更具特色的露营餐饮、夜间食堂、美食文旅等,注重菜品的艺术性和创意性,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装饰和服务。
要加快探索智能厨房、无人酒店等的应用,将智能家政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引入家政服务领域,提升餐饮、家政、养老服务的精准度、匹配度,助力用户提升生活质量。
市政协委员 郭建伟
“以旧换新迎合了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快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进入日常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郭建伟委员表示,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不仅能让老百姓以更低成本购买到更优产品,还能更好地发挥扩大有效需求的牵引带动作用。他建议,为更好地畅通置换链条,各级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进一步优化补贴方式,用因地制宜的政策、便捷实惠的方式,激发购买意愿,让居民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满意。
郭建伟委员表示,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供给端的技术创新和需求端的产品升级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体系升级。
市政协委员 武戈
“无锡在放大‘焕’新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消费潜能方面尚有潜力。”武戈委员提出,可以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以及今年增加的家电、数码产品等购新补贴,面向年轻群体、退休老人、低收入家庭等推出定制化的“以旧换新”优惠政策,吸引不同消费层级的群体参与其中。
此外还可以通过协同联动促销、优惠叠加等方式,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由于消费支出结构变化,餐饮业经营收益下降,竞争加剧。唐国忠代表认为“危中有机”,餐饮业要深练“内功”,做强产品价值感的打造、顾客体验感的设计,打响“无锡美食让你甜”品牌。加强产品的研发和迭代是打响品牌的关键,要结合经济、营养等消费新特点对传统菜肴的口味、色泽等适当改良,也可围绕品类做横向创新,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餐饮企业要“抱团”加强品牌营销和宣传,加强行业规范,更好地给用户兑现消费体验价值;并与大专院校加强合作,为这一行业引入更多年轻血液。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成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郑皓华委员认为:“加速文化创意赋能,是发展‘首发经济’的题中之义。”要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供给,制造新鲜感、讲好故事,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亲近感。
加快推动文创产业与科技、自然、艺术等联动,形成特色空间,满足社交、亲子等消费新需求,是相关企业“必做功课”。
无锡如何更好地建设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姚凯委员认为,要进一步提升商圈市场影响力,加强跨界合作和文化交流,依托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无锡味道”和“无锡风尚”。
要大力推动商圈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升级导购、停车等运营管理水平,引入更多高科技零售、无人店等创新消费形态。要加快实现商圈建设国际化,吸引更多国内外一线品牌在锡开设概念店、旗舰店等,并优化店招管理政策,放宽店招审批标准,体现无锡的“国际范”和“烟火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