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试中的智能化港口系统。
霞客湾创智园。
江苏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
江南大学江阴霞客湾校区。
S1线让锡澄两地交通更便捷。
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MUST)精密光电系统研发基地正在加紧施工。
开栏的话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提出,要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回眸十年奋进路,江阴矢志改革、矢志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升、项目投入持续发力、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生态环境不断向好、民生福祉有效增进。为全景展示十年壮阔画卷,激励全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谱写“强富美高”新江阴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本报今起推出“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专栏,敬请关注。
因江而名、凭江而兴。987平方公里的暨阳大地,形似一尾跃动的鱼,从长江而来,志在“大海”。
临近年关,仅仅耗时一年,江阴港口集团通用码头、5号码头改扩建项目相继完工。从10万吨级到20万吨级,从短驳汽车运输到皮带机廊道输送,从人工作业到智慧化管控……亲眼见证码头的一轮轮升级,该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华期待着,不久的将来,深水岸线的“黄金效益”得到进一步释放。“预计5号码头的作业效率提高26%,港口设计通过能力提升至6693万吨,单位综合能耗下降17.4%,同时有望将物流周转时间缩短5至7天。”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事实上,码头的绿色化、智能化提升只是“北战”加速推进的生动缩影之一。随着一个个安全、绿色、高效、智能、便捷的现代化港口跃然眼前,越来越多货源集聚江阴、奔赴大海。在此基础上,“江阴—荷兰(鹿特丹)”“江阴—日本(八代)”“江阴—新西兰(陶朗加)”外贸集装箱直航航线相继开通。2024年,江阴港集装箱运量预计完成85万标箱,同比增长12%。
以一隅观全貌,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始于2021年,“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的提出掀起大战热潮,致力将江阴打造为“全球资源集聚之地、科技创新应用之地、高端产业承载之地、开放枢纽拓展之地、金融贸易活跃之地”。短短40个字,描绘出跃动所向的“大海”,9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因此发生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如果说“北战”关乎“生态”与“绿色”、“开放”与“融合”,那么“南征”则关乎“科技”与“创新”、“突破”与“未来”。作为其中规划建设的核心,霞客湾科学城以“霞客”为名,骨子里就蕴藏着对“大海”的无限憧憬与探索的渴望。前不久,总投资超15亿元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MUST)精密光电系统研发基地完成厂房主体封顶,预计明年上半年投用。相比目前世界上最高性能的望远镜,这只“大眼睛”的巡天综合能力可提升10倍,有望在暗能量、暗物质、引力波宇宙学和星系形成等前沿方向上取得重大基础性、原创性突破。“目前已进入项目的快速集聚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未来产业方向,我们一年来已招引项目23个,总投资近46亿元。”霞客湾科学城招商服务局局长任振宇透露,不仅如此,总投资10.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6.2亿元的安泰复材高端民用航空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也已启动,将采用最高的设计标准、最先进的制造设备、最高效的生产工艺,力争打造成航空航天复材研发生产的“灯塔工厂”。
从长江向“大海”,沿途风景正好:“南征”征出了新局面,霞客湾科学城、绮山湖科创谷全面起势;“北战”战出了新面貌,“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T台亮丽呈现;“东西互搏”搏出了新空间,工改累计腾退土地3.66万亩,形成产业用地1.44万亩,其中超千亩连片地块5个。且行且期待,“产业更高端、创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本报记者 郑钊 张岚 沈思远 图文报道)